第161节
??“说说吧,内阁拟定的方案是什么?” ??堵胤锡收敛后肃然道 ??“内阁几位同僚商议后的方案是,过去朝廷财政其实被分成两个部分,户部一套,洋务院自成一套。” ??“这次干脆将户部和洋务院的财权全部剥离出来,组建一个新部门,只管理财务,就叫财部,再于都察院下面增设一个审计署,专门负责监督核算财务。” ??“洋务院的外交职能剥离出来,和礼部相关官员合并,重建鸿胪寺,总理外交。” ??“洋务院商业管理职能,与户部相关部门合并为督商署,归内阁直隶,这样下来,洋务院只剩下市舶司和海关职能,改组为通贸署。” ??朱由榔一边听,一边用毛笔在空白的宣纸上画出新的朝廷各部门结构图。 ??这个重组方案,不仅仅是在分割洋务院事权,同时也是在集中一些权力。 ??比如说之前财政权分署户部和洋务院两个衙门,现在统一剥夺两个衙门的财务权,合并为新的衙门,这样一来,户部就变成纯粹的民政部,洋务院则完全解体,变成专门招商引资和附则海关审核的机构。 ??如此之后,财政权彻底统一,而户部、洋务院这种职能混杂的衙门,也被分割重组。 ??朱由榔补充道 ??“过去鸿胪寺除了外交以外,还要负责朝会、宾客等等杂物,只和六部侍郎同级过于繁杂,外交乃国家大事,还是要重视,就不叫鸿胪寺了,叫……理藩院吧,位同六部。” ??改组之后,内阁下辖吏、礼、兵、工、刑、户、财七部,通贸、督商两署,和枢密、理藩两院。 ??都察院不受内阁统辖,另辖审计署。 ??新任财部尚书是个紧要位置,负责整个朝廷的财政工作,权力相当于过去的户部和洋务院各取一半,拼接起来,虽说只能管财政,无法涉及其他具体事务,财政预算拨出去后就管不了了。 ??但毕竟是命脉大权,虽说有审计署卡主脖子,但还是举足轻重,内阁的意思,是让张同敞来出任新的财部尚书。 ??这样一来,一方面张同敞能力和品质的确可靠,另一方面,也表示这次改组和党争没关系,否则也不会让张同敞这个被针对的对象出任如此紧要位置。 ??而被拆分出来的通贸署和督商署,分别由张同敞原本在洋务院的手下干将,原来最早通商的广州港市舶司提举使程翼,和原中书舍人谢颖担任。 ??谢颖也当了快三年中书舍人了,这样一个人才,一直留在身边当个七品近臣不太合适,朱由榔便打算将他放下去任职,新任的督商署令是侍郎级别的高官,这算是越级提拔了。 ??而中书科则交给新科探花,在中书科实习了大半年的原中书给事章瑜接任。 ??第57章 南北军工 ??满清直隶省,天津府,过去大明的天津三卫。 ??天津城外,十数支烟囱向外升腾烟雾,宽大的砖石厂房里,火热的温度和“乒乒乓乓”敲打声交织在一起。 ??北方的工业条件本来就不如江南,后世的大连、青岛等地现在还没有开发,人烟稀少,只有天津,靠近京师,江海交汇,平原宽阔,是发展工业园区的好地方。 ??清廷效仿南方设立的军工机构——神器局,就在此处。 ??新建不久的铸炮厂里,一名荷兰铸炮师指挥着工人,敲开铸炮的泥模,里面黑黝黝的炮管显露出来。 ??众人屏住呼吸,在铸炮师的指挥下,和另外一节更加宽阔一点,色泽略显不同的炮管,小心翼翼拼接在一起。 ??而后将全炮吊起来,用炉火加热,两节炮管逐渐融合在一起。 ??荷兰铸炮师不禁惊叹 ??“这实在是天才般的设计!” ??经过近一年摸索,在江淮战场上,勒克德浑部好不容易缴获了一门明军五斤炮,迅速派人护送,押回京师后方。 ??荷兰铸炮师和神器局工匠围绕这门几百斤的家伙,研究了两个多月,又试验了十来次,终于将铜铁内外两层铸造法搞明白了。 ??终于,到了十月份,第一批新炮从神器局工厂里制造出来。 ??对于这个方面,荷兰人倒是比满清更激动,因为在此之前,荷兰也没有这个技术。 ??经过一年多的建设,现在神器局的产量已经初步形成,年产火铳五千支以上,火炮六十门,弹药若干。 ??绿营新军的整编也扩展到了河南、山东两省,合计将在三年内,编成新军十二镇。 ??整个过程,几乎都是多尔衮一力铁腕推行。 ??为此,整治了不少顽固的八旗贵族。 ??除此之外,孟乔芳逃回河南后,立即写了一封奏章,递给京师。 ??其中,第一次正视了明清双方的实力差距。 ??“而今南廷光烈者,人中雄杰耳,文武之能,可彪炳一时,善抚治人心,犹如昔日汉之刘备。” ??“故今日南北,当以南强而北弱,南廷坐收江南财源之巨、湖广粮米之仓、岭南通贸之利,又兼器械犀利,实非能以强力敌之。” ??“故我朝应对之要,非在军伍,首重人心,唯有重整军民士气,厘定制度,设立规范,安抚人心,方能有制胜之机。” ??江南和川陕的接连失败,不仅仅是给明廷带来信心与振奋,同样也是让满清惊恐和反思。 ??现在轮到满清来思考,自己为啥干不过明廷? ??孟乔芳委婉地做出了关键,人心、制度。 ??满清自入关以后,破坏多于建设,尽失江南民心不说,在北方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稳固统治。 ??之前凭借军事优势,还能压着更拉胯的南明揍。 ??但现在,一旦军事上的优势逐渐平衡,种种弊端迅速显现出来。 ??正如某位教员在书中所说的那样,“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,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,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。”,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本质,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,军事上的失败,就是一针催化剂,使许多满清在历史上,直到康熙、雍正年间才解决的政治问题,显露出来。 ??比如说农业生产问题,北方人口凋零,又要受到满清官府盘剥,还有大量八旗贵族在北直隶跑马圈地,光军队的供给,就是一个大问题。 ??多尔衮毕竟是一代枭雄,面对这种困顿局势,敢于直面挑战。 ??他将孟乔芳的奏章在大朝会上全文朗读,而后开始推行自己的改革。 ??过去几年,跑马圈地的结果肯定是无法改变了,毕竟八旗才是满清的基本盘,多尔衮要是敢动他们的利益,都用不着明军打过来,他自己就完蛋了。 ??好在此时的北方,人地矛盾并不严重,甚至说,真正的问题不是土地不够,而是大量土地抛荒。 ??多尔衮命河南、山西、北直、山东、襄樊各地督抚,招募流民屯垦。 ??不同于明廷的《民屯令》事实上就是在将度田没收的土地分给无地农民,满清的民屯政策,更多的是将流民招揽过来,给与农具和种子,恢复生产。 ??租子并不轻,达三成以上,但相较于之前那种完全不顾 ??生产的风气,已经算很进步了。 ??其次,便是减轻赋税,在建设新军的同时,开始裁汰绿营,减少开支,从而鼓励农业生产。 ??唯一和南面截然不同的政策就是,北边的清廷严厉打击商业活动,严格控制市场,已经不是重农抑商的问题了,而是直接取缔商业。 ??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,北方不是南方,产业凋零,如果打开贸易,只会加速资源流出,伤害农桑。 ??对于汉人士绅,也加大了拉拢政策的力度,任命了许多北方士绅作为地方官员,尤其是知道了南边对士绅地主的种种限制政策,多尔衮反其道行之,不限制土地兼并,除了同样都要交税外,不对士绅作其他限制政策。 ??对外,则加大了对朝鲜、蒙古的盘剥力度,来补偿中原地区的缓和方略。 ??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虽说这些政策依然没有根本改变,但客观上的确减轻了北方百姓的生活负担,取到了恢复生产的作用。 ??对于多尔衮的种种行为,朱由榔到不怎么觉得紧张,这样也好,免得明军打到北面还是饿殍遍地,打仗的同时还得赈灾,那就太麻烦了。 ??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??浙江布政使司,宁波府,定海县 ??宁波的港口有两个,一个是市舶司港口,而另一个,则属于海军和武备局。 ??这里是武备局的造船工厂之一。 ??不同于造枪造炮,造海船是个技术活,尤其是大船,从木材的准备到下水试航,往往要几十年的时间。 ??原本武备局接到建设造船任务时,是比较迷茫的。 ??首先,适合造船的木料就很难找到,一般使用松木和杉木,而且至少要有几十年的树龄,生长高大笔直。 ??直到他们在南京城外,发现了一个宝藏。 ??这就是永乐时期,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——龙江船厂。 ??龙江船厂地图 ??郑和七下西洋所用的宝船,就是在这里建造。 ??整个船厂,有七条东西走向的庞大作塘(船坞),每条作塘大概宽约近百米,长约一里,就象七条巨大的河道直通龙江。 ??只可惜,此时船厂内早已积水覆盖,作塘两侧杂草丛生,让人再也联想不到昔日一艘艘巨大的宝船从中驶出,扬威四海的场景。 ??当年,为了满足造船所需,设立有十几个工坊,上百个厢甲的工匠,厂房和工人住所连绵不绝。 ??但现在,早就变成了荒野。 ??好在,永乐盛世的遗产并未完全消失,当初为了供应造船所需的材料,在钟山开辟了漆园、桐园、棕园等树木园区,种植各种树木将近十万株。嘉靖以后,龙江船厂停止造船,所植下的近十万株树木经过百年时间,都已长成参天大树。 ??杉树、松树、柚树、格树、娑罗树、漆树、桐树、棕树一应俱全。 ??这些树木就成为了武备局的优质原料来源。 ??朱由榔专门让工部派出人手,重新将这些林区监管起来,而且龙江船厂也开始进入修复阶段,不过由于荒废太久,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弄好的。 ??预计得明年年末才能完全使用,在此之前,武备局的工作主要在宁波军港进行。 ??第58章 海军与战略 ??造船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,而且生产周期极长,在大航海时代,两三年甚至四五年造一艘船,也是常态。 ??所谓“十年陆军,百年海军。” ??直到后世,海军,都是一个不仅需要科学技术大量集成,还需要优秀的制度体系,以及海量资金才能玩得起的兵种。 ??为了找到足够的工匠,工部下了血本,开出的优厚薪资条件令人咂舌。 ??好在大明还有一个强大的海上强权可以依靠,也就是郑氏集团。 ??经过快三年的逐渐拉拢、渗透和影响,尤其是用尚可喜把郑芝龙换回来以后,明廷对于郑氏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了。 ??七月份时,枢密院派遣了一批三百名原教导师学员进入海军,郑成功并无反对意见,郑重接受了。 ??这是一个标志,意味着郑氏或者说大明海军作为一个曾经的“半独立”武装集团,愿意彻底接受朝廷的整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