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1节
??杜赫这是在提醒他们,不要轻易的点头答应。 ??其他朝臣都是人精,又岂会听不出,一个个全都缄默不语。 ??见状。 ??扶苏心中颇为恼怒。 ??他就差一点就让李斯点头了。 ??一旦李斯点了头,后面很多事就好办了。 ??但现在都被杜赫破坏掉了。 ??他虽然心中气极,但也只能忍着。 ??扶苏深吸口气,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,欲速则不达,或者就是好事多磨。 ??他前面之所以先说‘入学’,同样是听从了嵇恒的建议,因为之前李斯就说过‘国家之学不能立足’,因而可借此作为延展,也算是投了李斯所好,而且焚书之事是李斯提出的,所以相较于其他朝臣,李斯是更希望得到扶苏认可的。 ??李斯为大秦丞相,在朝中权柄极重。 ??一旦李斯点头,就算其他臣子有意见,也并不敢真的反驳,如果当面反驳,无疑也是在否定了陛下跟李斯的决断,这其实算是取了一种巧。 ??只是随着杜赫的开口,他营造的一切都破灭了。 ??不过扶苏倒也并不急躁。 ??一计不成,那就再生一计,只是多费些口舌罢了。 ??眼下通过延伸李斯的观点,已经算是得到了李斯的认可,至少李斯不会当面反对,这也算是另类拉拢到了李斯,而这便是嵇恒给的另一个办法,先团结一部分,避免自己陷入孤军作战,如此才有余力去跟另外的朝臣辩争。 ??何况他的台子已经搭好了。 ??扶苏拱手道:“少府所言极是,此法只能解部分功赏之愁,并不能彻底解决所有士卒之忧,而且也并非所有士卒都愿去这么择换,毕竟有的士卒并未成家,有的家中子弟早已过了年限,让他们继续苦等无疑是不现实的。” ??“对此扶苏同样也考虑了。” ??“而且办法之前其实也已经提到了。” ??闻言。 ??众人目光微惊。 ??李斯在沉思了一下后,眼中露出一抹了然之色。 ??他已大概想到了。 ??而其他老臣在沉吟片刻后,也是露出明悟之色,只是眉头不禁皱紧了。 ??见状。 ??扶苏也清楚。 ??这些朝臣都想到了。 ??他笑着道:“正如诸位大臣所想,扶苏给出的第二种办法,便是直接给与这些士卒官职,虽然只是一些微末小吏,但相对而言,也算是一种奖赏。” ??“我曾听一人说,人生在世,不过名利二字。” ??“田宅为利。” ??“功名则两者兼有。” ??“不过诸位大臣也尽管放心,关中的官吏数量虽然缺少,但相较于关东缺少的数量并不多,而且关中毕竟乃大秦核心之地,对官吏的要求择选相较也会严格不少,因而军中大部分士卒最终都会安排到关东,以此来填补地方官吏的空缺。” ??“另外。” ??“我知道诸位大臣心有疑惑。” ??“认为这些士卒大多难以担任官吏之职,然我前不久曾去过军中,对军中情况有过一些了解,而据我所知,在座不少朝臣其实都有参与讨论过当年戍卫制的设立。” ??“只是诸位过去过去操劳政事,有些疏忽了戍卫制的作用。” ??“我在军中时,就曾亲自看到,士卒为了完成每日的戍边任务,很多都会自学文字,同时也会去学习相应的算术,军中其实已算是一个小型的学室,只是学的东西没有学室那么严谨,自然也不会没有那么复杂深邃,但军中士卒毕竟身处边荒,对边地的情况了解更深。” ??“两者其实算各有千秋。” ??“若是给他们一些时间去学习律令,未尝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官吏。” ??“不过扶苏也清楚,戍卫制问世时间尚短,诸位大臣对军中的情况难以了解,更谈不上掌握,但扶苏所言句句属实,若是诸位不信,可找上将军蒙恬,李信将军相问情况。” ??“到时诸位就清楚了。” ??说到这。 ??扶苏也不禁感慨一声。 ??他沉声道:“大秦的确有很多问题,但很多问题其实在各种新政之下,已找到了一定的解决之策,只是朝廷对自己推行的大政执行太过粗糙,追求的也过于片面,以至于错失了很多方向,若是朝廷能正视那些制度,或许大秦根本不会陷入到当下的棘手困境。” ??“不过眼下也不算晚。” ??“若非上次去军中,扶苏恐也意识不到戍卫制的优越。” ??扶苏摇摇头,心中五味杂陈。 ??殿内其他官员也微微侧目。 ??戍卫制? ??这已有些时日了。 ??甚至之前根本未被放在心上。 ??他们当时就随口议论了一番,主要目的也是为抵御匈奴,谨防匈奴扰边,杀害大秦子民,但听了扶苏的话,他们才后知后觉,戍卫制眼下其实已初见成效了。 ??只是这些年他们的目光都局限在了朝堂。 ??根本没想过边荒的情况。 ??更没想过戍卫制下军中会发生那些变化。 ??一时也是唏嘘不已。 ??冯去疾面色微异。 ??当年戍卫制,他其实出力颇多,其父是冯亭,当年冯亭因不满韩王将上党献给秦国,连人带城投靠了赵国,只不过后面其父冯亭战死长平,宗族分散,而他当时年仅十岁,流落边地,亲眼见过匈奴侵略找地的惨状,也见过赵人抵御匈奴的情况。 ??因而大秦开国后,便提出了戍卫制。 ??想在边荒驻守大军,防范匈奴侵扰,保证边地的太平安宁。 ??不过当年只是随口的一句建议,眼下听到竟被扶苏这么看重,也不仅有些恍惚,神色不禁回想到了年幼之时,在赵地华阳遭遇匈奴人侵扰的惨状,心中不由感慨万千。 ??他也曾出入疆场,只是后面被始皇看重,也算是千金买骨,任命为了右丞相。 ??但实际职权并不是很大。 ??只是用来平衡朝堂内外势力,这一点冯去疾自己也清楚。 ??因而大事上基本都以李斯为尊。 ??冯去疾的神色变化,一旁的李斯自是察觉到了,他似想到了什么,目光微不可察的扫了眼扶苏,眼中露出一抹意味深长之色。 ??他基本猜到了扶苏的想法。 ??扶苏前面刻意提到自己之前说的话,眼下又提到冯去疾参与过的戍卫制,恐就是在借此博得两人的认同感和好感,好让他们两人最终能偏向扶苏,同意扶苏的建议。 ??如此心思,实在不俗。 ??李斯此刻也不禁高看了扶苏一眼。 ??扶苏眼下的这些小动作,放在过去,恐是根本不可能的,但眼下扶苏却就这么使出来了,而且还表现的很是自然得体,私下恐费了番功夫。 ??不过他们作为大秦丞相,自不会因此就有所偏移。 ??但扶苏所说的建议,的确很有可取之处,也的确有独到见解,相较于朝臣过往的建议,更加别出心裁,也更加独树一帜,与众不同,即便是李斯,也不得不承认,扶苏的建议的确是当下大秦最好的应对之法。 ??成功的可能性很高。 ??只是一个入学,一个为吏,对底层官吏影响很大。 ??他曾当过上蔡小吏,对此是有自己的见解的,这两个政策一旦推出,对地方可谓是石破天惊,到时地方会发生什么,即便是他也难以预料。 ??因为底层官吏最为现实。 ??这两个政策已触及到底层官吏的根本利益。 ??殿内很是安静。 ??所有人都在此刻噤声。 ??就连杜赫此时都闭口不言了。 ??扶苏也没有再开口,静等着朝臣给出建议。 ??良久。 ??一直没有动静的李斯,终于站起了身,这位老臣已年近七旬,身子骨大见削弱,不过精气神还十分旺盛,他拱了拱手,沉声道:“殿下之法,的确当有定论了。” ??第226章 人人有学上,人人可为吏! ??殿中回荡着李斯庄重清晰的声音。 ??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” ??“朝廷大政稳定九年有余,六国贵族黑恶欲图复辟,儒家势力蜂起欲行王道,足证复辟旧制之暗潮汹汹不息,殿下当朝论政,以巩固关中为要,以老秦人为本,提出‘入学’‘为吏’两种解决之法,臣以为的确不失为妙策。” ??“当可解军功爵制之疲乏,也能消弭黔首之怨恨。” ??“臣认为善!” ??见李斯终于点头赞成,扶苏心中大石落地。 ??他其实很担心李斯会反对,但只要李斯点了头,其他朝臣也就不会轻易反对。 ??此事大体就已定下。 ??“只是按殿下所说,上造、簪袅及以上爵位的士卒功赏能够得到满足,但最为普遍也最为寻常的公士呢?这些士卒的数量是最多的,高达几十万,若是放眼整个大秦,位列其中的更是上百万,这些人又何尝不是大秦根本?”李斯的声音重新响起。 ??扶苏点点头道:“扶苏自然清楚这点。” ??“公士乃爵位之末,数量也最为繁多,他们对田宅的需求也最为殷切,因而朝廷定然也是要考虑这些人的存在的,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两种办法,都是以上造为基础,而按律上造可以获得两顷田地及两宅,但如果换取了‘入学资格’以及‘为吏资格’。”